医古文与中医文献学教研室简介

1、教研室概况医古文课程开设于1958年建校之时,1980年成立了“医古文医学史教研室”,后又于1984年成立了专门的“医古文教研室”。2002年,我校在实行学科制后,由医学史、医古文、中医各家学说三个教研室组建成中医医史文献学科,承担本学科所含课程的教学工作及有关科研工作等。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于2004年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,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。为了便于教研室的发展,2014年成立独立的医古文与中医文献学教研室,李具双教授任教研室主任。

2、特色与优势医古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色,它涉及中医、历史、古代文献、古代汉语、古代自然科学、古代哲学等多个领域。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,不仅是医疗实践与生活体验的概括,还同古代的天文、历法、气象等自然科学以及阴阳、五行、精气神等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制约密切相关。医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,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。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河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,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明显的历史优势、文化优势、学术优势和资源优势,这些都为医古文的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有利条件。医古文教研室借助这些有利条件,必将为我国的医古文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增光添彩。

3、师资队伍建设医古文教研室目前共有成员7人,其中博士5人,硕士1人,学士1人。高级职称2人,中级职称5人。50岁以上2人;40-50岁3人;40岁以下2人。分别来自浙江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山东大学、河北大学、郑州大学、北京语言大学、河南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,是一支年龄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学历结构、学缘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。

4、主要研究方向教研室有三个研究方向:(1)中医古籍整理研究(2)中医经典的叙述方法与名物词研究(3)医古文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。

5、教学与人才培养医古文与中医文献学教研室承担了全校中医学5+3、中医学5+3儿科、中医学本科班、中医儿科学、中医康复学、中西医、中医学全科医师方向、针推本科班、中医骨伤、中药学等专业的《医古文》教学工作,同时承担仲景班《中医训诂学》《中医文献学》的教学,以及研究生硕士、博士《中医文献学》的教学。为学生提高文化素质、完善知识结构、夯实专业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

6、教学、科研成就

(1)教研室带头人李具双教授先后两次担任国家级规划教材《医古文》的副主编,主编河南中医药大学传承特色《中医训诂学》、主编国家级一流通识课《品掌故话中医》,专著《黄帝内经太素撷要》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发表多篇教学、科研论文,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声誉。

(2)医古文教学团队团结努力,成绩显著。近年来,教研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建设了国家一流课程《品掌故话中医》,河南省一流课程《医古文》混合课。《品掌故话中医》入选“学习强国”,收看量六十余万,受到广泛好评。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《医古文》获得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,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等奖。

(3)教研室教师多年来勤勉努力、脚踏实地,在教学、科研方面发表论文多篇,立项省部级课题、厅级课题多项。参加中医古籍整理工作,积累了丰富了古籍整理经验。